东坡

再跟东坡交朋友

国际美食家、食评家谢嫣薇(Agnes Chee),旅居香港,常年游走全球高端餐饮界,任《信报》《名厨》专栏作家及餐饮顾问,著有《消失中的味道》《改变世界的味道》。本文原载《信报》副刊,记录其参与“和东坡·交个朋友”的盛况。文章以文化视角记录本次跨界盛宴,从全球

东坡 交朋友 东坡交朋友 竹屿岛 张少刚 2025-05-19 22:05  9

缪钺:论读词之法

编者案:今天是本院(四川大学)史坛名宿缪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九周年纪念日。先生字彦威,江苏溧阳人,生于直隶省迁安县,长于保定。于史学及文学方面皆有卓越贡献,兼擅书法。先生自幼业受家学,受到传统学术训练,并对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,192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,并先后于

东坡 缪钺 曾照 女红余志 赵师 2025-05-18 09:53  10

胡少杰的多重闪光点

被中华诗词学会授受“感动社会诗人”荣誉称号的胡少杰(1998-2024),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鱼河湾村。他因早产导致重度脑瘫,四肢严重变形,全身仅有右腿可以活动。他从未上过学,但在爷爷奶奶的养育下,通过看电视、听广播、读书自学,慢慢掌握了文字。他以

东坡 诗词 榆林市 周文彰 器官捐献 2025-05-18 09:44  9

苏东坡:在命运的裂缝中,活成一道光

元丰三年(1080年),44岁的苏轼戴着枷锁走进黄州城门。曾经的翰林学士沦为阶下囚,俸禄骤减,家人饥寒交迫。但这位被命运抛入谷底的文人,却在泥泞中开辟出诗意栖居的天地。他在城东荒地开垦出“东坡”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,用一锅“净洗铛,少著水”的东坡肉,将苦涩熬成醇

东坡 儋州 苏轼 苏东坡 黄州 2025-05-16 21:15  13

《东坡先生墓志铭》原文及译文

予兄子瞻,谪居海南。四年春正月,今天子即位,推恩海内,泽及鸟兽。夏六月,公被命渡海北归。明年,舟至淮、浙。秋七月,被病,卒于毗陵。吴越之民,相与哭于市,其君子相吊于家,讣闻四方,无贤愚皆咨嗟出涕。太学之士数百人,相率饭僧慧林佛舍。呜呼!斯文坠矣,后生安所复仰?

东坡 译文 苏轼 墓志铭 李直 2025-05-15 07:27  13

莫公砺锋通州中学讲学记

乙巳夏初,南大莫公砺锋教授,应邀通州中学开坛讲学,题曰《我与唐诗宋词》。是日也,黉宇肃然,座无虚席。莫公皓首穷经,谈笑风生,自述半生际遇、治学心得、承继文脉三端,剖玄析微,闻者无不动容。庠序之长季公仲平叹曰:“莫公讲学,有‘三绝’:考据如老吏断狱,阐发似拈花微

中学 东坡 通州 黉宇 诸生 2025-05-14 17:20  11

东坡精神走进海南三沙

5月7日,海南省三沙市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。江苏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与《年少早识苏东坡》,登上三沙市,为当地干部职工及居民带来了一场题为《文韬武略苏东坡》的讲座。

东坡 海南 三沙 苏东坡 海南三沙 2025-05-14 09:52  11

从“温饱线”到 “天府粮仓”核心区 看眉山东坡农业科技蝶变

初夏时节,走进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,无人插秧机在北斗导航指引下划出笔直绿线,田间传感器实时回传着土壤墒情。这个上世纪70年代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业县,历经半个世纪深耕,正蜕变成新时代“天府粮仓”核心示范区,笔耕不辍地书写着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故事。

东坡 眉山 农业科技 天府粮仓 眉山东坡 2025-05-13 20:16  14

苏轼的释怀之路

苏轼年少成名,才华横溢,怀着满腔的抱负踏入仕途。然而,官场的风云变幻却让他饱受磨难。乌台诗案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,他被诬陷写诗讽刺新法,被捕入狱,险些丧命。这一遭遇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从意气风发的官员一下子沦为阶下囚,前途一片黑暗。

农夫 东坡 苏轼 黄州 徐行 2025-05-13 05:13  16

在他身上照见自己的人生|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⑫

读了金波爷爷的《一起长大的玩具》,就像捧着一盏会讲故事的月亮灯。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看不见世界的盲孩子,他的影子朋友每天牵着他的手数露珠、听花开。当其他小朋友追逐萤火虫时,影子就变成会发光的小灯笼,带着他在星光下跳舞。原来真正的朋友,是能把自己变成对方眼睛的人呀

东坡 人生 润心 书香满园 润心书香 2025-05-12 19:18  17

何以文韬武略?解读文豪之外的苏东坡

2025 年 5 月 7 日,江苏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与《年少早识苏东坡》,来到海南省三沙市,为当地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“文韬武略苏东坡”的讲座。讲座前,译林出版社向三沙市捐赠中国好书、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等百余套图书。

东坡 海南 苏东坡 三沙市 汪维宏 2025-05-12 18:04  12

东坡桄榔庵纪念馆揭牌即将向游客开放!

近日,东坡桄榔庵纪念馆揭牌。这不仅是一座纪念馆,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。“东坡居士谪于儋耳,无地可居,偃息于桄榔林中,摘叶书铭,以记其处。”近千年前,初入桄榔庵,东坡为3间茅屋留下了《桄榔庵铭》以叙当时心境。千年后,儋州集全市之力,深度挖掘、保护、利用东坡文

东坡 桄榔庵 桄榔庵纪念馆 2024-11-22 17:43  12